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

MIHO美術館以日本傳統穀倉為原型,由幾何線條勾勒出現代化形體。



【特派記者牟迎馨/報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弗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
十步,豁然開朗。

1600年前,陶淵明寫下《桃花源記》,嚮往避世隱居的化外桃源;1997年,貝聿銘以《
桃花源記》為腳本,在日本打造MIHO美術館。中國概念的桃花源,隱身在日本滋賀縣信樂
山麓,吸引現代「武陵漁人」絡繹叩門,由詩入景,感動陶淵明的筆,還有貝聿銘手法。


初到這處蓊鬱自然天地,貝聿銘也禁不住讚嘆「這兒是香格里拉!」循著蜿蜒山徑,探訪
桃花源,彷彿漁人溯流而行,行抵接待中心跟前,櫻花林取代桃花林,穿越山穴般隧道,
瞬地豁然開朗,眼前是輻射網狀的鋼索吊橋,再由穹蒼廣場延伸至美術館,令訪客有「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艷。

「MIHO美術館是一個被自然所環抱,同時與自然合為一體的建築」貝聿銘陳述建築風格。
美術館所在地為自然公園,在自然保護法限制下,他發揮愚公移山精神移樹、翻土,再原
封不動復原地景,美術館有八成以上面積覆蓋在地下,樑柱水平與山體呈現平行,建築體
為地上一層、地下兩層,充分展現自然美學觀點。


踏上美術館,入口主建築以日本傳統農家為原型,三角形玻璃帷幕灑落陽光,大廳則以斗
大落地窗框架出和風山水,巧妙將自然與光線引入室內,不只建築硬體本身是藝術,投射
在玻璃窗上的自然風景,也是視覺設計的一環。


MIHO美術館隸屬於日本神慈秀明會,創辦人小山美秀子認為,「美的事物可以潔淨人的心
靈,藝術讓人有向善的力量」,美術館館藏不少是她的私人收藏,地域以絲路為主軸,館
藏超過2000件。




美的感動,不單在於藝術品的珍貴性,還有藝術品與空間的「動感」鋪陳,犍陀羅佛立像
全球迄今只挖掘出兩尊,一尊在MIHO美術館,另一尊則在巴基斯坦的白夏瓦美術館,貝聿
銘將佛像置於鑿空天井之下,光線由上方灑落,來到犍陀羅跟前,彷如沐浴在佛光之中。

亞細亞浮雕也是MIHO美術館的重要館藏,來自西亞底格里斯河流域,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
八、九世紀,浮雕如同壁畫般鑲嵌在美術館展覽牆面,展牆同時以石灰岩色澤

自然農法 作物都是藝術品

自然美學概念展現在MIHO美術館美一個角落,美術館視飲食也是一門藝術,主張「自然農
法耕作出的作物,就是一件藝術品」。自然農法是神慈秀明會倡導的耕作原則,堅持以自
然枯葉作為肥料,揚棄農藥與化學肥料,回歸和諧生態。




MIHO美術館有桃谷、松林兩處餐飲空間,生鮮蔬果均來自日本各地採用自然農法的農家,
連豆醬、醬油、鹽、糖等調味料也都是自然有機食品,甚至還找到古代米種子,栽植供應
古早原味的古代米,麵包則是用自製發酵粉,現烤熱麵包備受好評。

貝聿銘小檔案

提到貝聿銘,國人並不陌生,不只因他是世界級建築大師,台灣也有其代表作,東海大學
的路思易教堂即出自大師之手。貝聿銘1917年生於中國廣東,旅居美國,名列「 125年來
對建築工作最有貢獻的125位傑出人士」,知名建築作品還有羅浮宮入口金字塔、香港中國
銀行、波士頓美術館西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以及蘇州美術館等。



【2005/10/17 民生報】

沒有留言: